潘多拉的承諾的劇情簡介 · · · · · ·
美國猶他州一年一度舉辦的聖丹斯獨立製片電影節上,羅伯特·斯通(Robert Stone)出品的《潘多拉的承諾》獲得了最廣泛的爭論和非議。
因為這部紀錄片幾乎用不可能再顛覆的拍攝手法,記錄了幾位最激進最知名的環保主義專家,是如何的從極端的激進反對,冒著生涯與名譽的風險,站出來重新為核電發展背書。
自從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後,民眾對核電站安全的恐懼繼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後又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2011年,幾乎所有的環保主義者都認定:核電是一項危險的行業,它會導致更多的疾病和死亡,意味著更糟糕的環境破壞和傷害。
當時,核電發電量占美國全部發電量的近五分之一,占德國全部發電量的近四分之一,而在中國,僅占不到2%。
可是在福島事件兩年後,人們卻突然發現,棄核並不像預想的那樣可以確保環境更安全更美好,至少在目前的階段不是。
令人吃驚的是,雖然可再生能源比例越來越大,核電越來越勢微,但是整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沒有下降!
而兩年過去,來自醫學界的消息是福島事件迄今只造成數人死亡,與此對應的卻是在美國每年因為煤電廠排放的廢氣而死亡的人數卻高達14000人。
按照影片《潘多拉的承諾》裏面的說法,核電廠其實正在拯救約180萬人的性命,免得他們因為火力發電的空氣汙染而斃命。
盡管其數據缺乏驗證,但由此而引發的對核電作用的再度討論和審視卻是必須的。
而政府的成就也許不應該體現在黑白之間,向左還是向右走,而是建立起一個適合人們從各種角度研究並促進決定的決策體系,
給各種觀點和發展方向都留有余地,不急於高歌猛進,更不急於矯枉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