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萊爾之戰發生於美西戰爭——菲律賓獨立戰爭第二階段,在呂宋島的小鎮巴萊爾(Baler),一支西班牙人小分隊遭到大量菲律賓起義者的圍攻,他們退守鎮裏的小教堂,頑強的從1898年6月30日一直堅守到1899年6月2日,歷時整整337天。
然而早在1898年的12月西班牙就與美國簽署和約(實際上8月就停火了),承認了美國和菲律賓的主權,所以在他們艱苦奮戰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了。這些堅守巴萊爾的西班牙人後來被稱為「最後的菲律賓人」(los últimos de Filipinas)
1896年菲律賓的秘密社團「卡蒂普南」(Katipunan)發動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起義,起義者雖然短暫的在布拉幹破石洞山區建立了政權(破石洞共和國,Republic of Biak-na-Bato),但最終在1897年下旬與西班牙當局簽訂了《破石洞和約》(Pacto de Biak-na-Bató,也叫邊那巴多條約),表面上沖突已經結束。作為和約的一部分,埃米利奧.阿吉納多(Emilio Aguinaldo)及其他革命的領導人被流放到香港,在這種顯而易見的和平環境下,西班牙政府減少了菲律賓駐軍的數量。
1898年年初,巴萊爾鎮的400人駐軍被另一支僅有50人的小隊接替。
2月15日,美國借口緬因號事件向西班牙挑起美西戰爭。5月1日西班牙艦隊在甲米地被美國艦隊全殲後,阿吉納多在美軍的資助和武裝下回到菲律賓,繼續革命。
在隨後的一個月裏,巴萊爾的小隊並不知道美西戰爭和又一次菲律賓獨立戰爭的爆發,他們在遭到起義者襲擊後躲進了小教堂裏,圍攻戰就這麽開始了。
在圍困初期,圍攻者試圖傳達消息,告訴他們西班牙已經和美國及起義者開戰,迫使他們投降,但守軍不為所動。
8月美軍奪取馬尼拉後,西班牙當局多次寫信並送達要他們投降,也沒有成功。
圍攻者在當月同樣派出兩個西班牙俘虜試圖說服守軍,也沒有成功。
這之後圍攻一直在繼續。
1898年12月簽署,並於第二年4月生效的巴黎和約結束了美西戰爭,而這份和約卻將菲律賓的主權交給美國。
菲律賓人感覺受到了欺騙,而且那些相信盟友的人也遭到了美軍的攻擊,1899年二月,菲律賓人再次拿起武器抵抗,此時的沖突進入一個戲劇性的階段:先前還處於戰爭的西班牙人,在美菲戰爭中變成了看客,留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開始陸續遣返回本土。
新的特使再次來到巴萊爾試圖勸說守軍放下武器返回馬尼拉,再次被拒。
同年4月,美國軍事當局接到西班牙的請求,派一艘炮艇去接收巴萊爾的小隊,但登陸部隊遭到菲律賓人攻擊,未能成功。
5月下旬,一個新的西班牙特使,阿吉拉爾中校(coronel Aguilar),受西班牙總督的委托來到巴萊爾,他命令守軍放下武器並跟他一起回到馬尼拉,但守軍仍不信任他。
最終,在阿吉拉爾離開後,守軍通過瀏覽他留在教堂的幾張報紙後,才發現這可能並不是菲律賓人編造的故事,西班牙真的失去菲律賓了,繼續留在教堂抵抗是毫無意義的。
1899年6月2日,巴萊爾的小隊正式投降,結束了337天的圍困。
菲律賓當局接受了守軍體面的有條件投降,並不將他們視作俘虜,允許他們自己回到馬尼拉。菲律賓總統阿吉納多特地簽署法令贊揚他們的事跡,他們在菲律賓首都受到了熱情的款待後,最終返回了西班牙。